首页
>新闻动态>工会要闻

劳动筑梦,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江苏工会“十三五”劳动和技能竞赛回眸

发布时间:2021-01-22 浏览次数:

本网讯 中国电科十四所雷达收发组件总装师顾春燕,最近正在按程序申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她在此前举行的2020江苏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微组装技能桂冠。

今年36岁的顾春燕,技校毕业后进入中国电科十四所,10多年来一直坚守微组装生产线,在技术练兵和技能培训中,练就了各种独门绝技,完成了许多自动化设备无法实施的近距、近壁等极限工艺操作,被誉为生产“大国重器”的“大国工匠”,“劳动和技能竞赛对我们一线工人不仅是一次展示风采的机会,更是一种学习促进,就我个人来说,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江苏工会立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借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使“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追求,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凝聚起强大奋斗伟力。

引领岗位建功,服务高质量发展

“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送给我们,帮助我们及时享受相关税费优惠。特别是针对我们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多项务实服务举措,让我们倍感温暖。”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昌表示。

在江苏,很多企业享受到了税务部门这样贴心的服务,这是江苏省税务系统优质服务劳动竞赛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也是江苏省总工会通过开展 “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夺取双胜利”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总工会联手,共同开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工程竞赛;在长江水资源保护、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展劳动竞赛,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益不断提高;指导基层开展劳动竞赛工作,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十三五”时期,江苏工会始终把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重要抓手,使竞赛活动紧紧契合中心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作用,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020年,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省总工会对劳动竞赛工作及时进行调整部署,在组织开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安全环保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工程等10项全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的基础上,联合省人社厅开展人社系统“放管服”竞赛,联合省税务局开展税务系统优质服务劳动竞赛等,助力夺取“双胜利”。

五年来,共选择52个重大项目开展省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带动全省30多万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参与职工400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彰显科技含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去年,国网江苏检修公司青年技师陈昊领衔的创新成果“变电站智能化检修调试平台的研制”,荣获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这是该年度江苏唯一一个工人创新类获奖项目。

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它的校验调试工作不能有一丝疏忽。然而,变电站内地形环境复杂,作业空间狭窄,几十斤重的精密试验仪器只能依赖人工搬运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磕碰。更让人头疼的是,新变电站投运验收时,保护室内经常缺少合适的电源为试验仪器供电。

陈昊从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研制多功能变电站用检修调试平台,大幅提高检修调试效率,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根据该项目成果而研发生产的产品自实施以来,应用遍及江苏电网数百座变电站,累计多送电44000万千瓦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进入“十三五”,我省更加注重劳动与技能竞赛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由“速度型”“体力型”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并推进竞赛活动向非公、小微企业拓展。省总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每年开展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和职工十大发明专利认定,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各地围绕职工建功立业、职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七大竞赛行动,持续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和“五小”活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南通市总工会精心打造,打造了劳动竞赛“升级版”,将竞赛内容从传统产业向重点项目聚焦,将竞赛价值从速度产值向质量效益转化,将竞赛形式从粗放活动向精细项目蜕变。

我省还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劳动竞赛奖励资金,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参与“五小”活动成绩显著以及获得发明专利的一线职工给予重奖,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在职工劳动竞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朱洪斌的创新成果“变压器潜伏性缺陷的油中气体检测技术及应用”,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何光华主导的“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昊等7名一线职工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名职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3名职工获中国质量工匠奖,全省1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省总工会命名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40个。

加大奖励激励,锻造大批时代工匠

“祝贺你获得此次竞赛第一名,这是全省第一张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合格证,记得带着这张证书去人社部门申请竞赛补贴。”在2020年江苏省钢铁行业转炉炼钢工职业技能竞赛颁奖仪式上,省总工会负责人这样叮嘱冠军职工徐生军。

省总工会紧紧抓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机遇,建立健全竞赛工作体制机制,扩大覆盖面、提高受益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江苏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基地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与相关单位共建竞赛基地,对技能竞赛采取分级管理,不断完善竞赛工作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加大技能竞赛奖励力度,增幅比例达50%,将一级竞赛第一名奖金从5000元提升到30000元,2020年省总工会发放技能竞赛奖金近200万元,命名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基地12家。协调人社、财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参赛职工晋升技术等级、发放竞赛补贴,真正使职工得实惠。

通过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举措,全省企事业单位办赛热情、广大职工的参赛热情不断高涨,2020年无论是竞赛项目数量还是参赛人数均达历年之最。全年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开展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物流管理技能竞赛等全省职工职业技能一级竞赛20个,二级竞赛88个,其中快递员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列入省一级竞赛项目。

在工会搭建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上,一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脱颖而出。出生于1993年的宣峰,是一汽锡柴6DL加工车间的一名普通操作工,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成为“江苏技能状元”,享受省劳模待遇,破格晋升高级技师。工作仅仅两年半,就完成了普通工人需要走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路。

五年来,60万家企事业单位、近1500万名职工参与各类竞赛活动,135万人提升了技术等级,400多名优秀职工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0多名职工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谢丹娜 钱德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