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探索“以剧养场、以场促剧”新实践
大型情景交响音诗画《闪光的足迹》将于“五一”前夕上演
江苏工人报讯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工运基因,推动新时代职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今年“五一”前夕,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将推出大型情景交响音诗画《闪光的足迹》。
《闪光的足迹》紧扣“一条红线贯南北 因地制宜创新质”主线,采用沉浸式交响音诗画形式,讲述工运百年故事,再现工运百年画卷。演出以序幕《红绸启程》开场,“宁工享”三位导游引领观众开启红色工运文脉之旅。红色工运文脉之旅紧扣“匠魂”主题,通过四大篇章递进式呈现工人精神的发展脉络。其中,“明远振臂——先驱之路”篇讲述邓中夏、王荷波等革命先驱在艰难时期振臂高呼,唤起工人阶级的抗争意识,掀起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浪潮的故事;“基石栋梁——产业强市”篇描绘了各行各业劳动者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的奋斗画面,凸显出工人阶级在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匠心托举——大国重器”篇中的工人阶级从“抗争”走向“创造”、推动国家进步的道路,王超柱、孙景南等劳模代表用精湛的技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助力国家建设;“新质弄潮——智创未来”篇聚焦高云勇、杨春泽等科技先锋在新时代的创新成就,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完成了从“创造”到“引领”的转变。演出在大合唱《中国有我》中落下帷幕,激昂的歌声凝聚着新时代工人阶级为民族复兴继续奋进的决心,将全剧情感推向高潮。
《闪光的足迹》的重磅推出,不仅以再现工运百年画卷的方式向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献礼,也是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探索工运文化传承与阵地发展路径的一次创新实践,既通过工人阶级奋斗叙事强化工会阵地的政治属性,又通过市场化运营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文化宫依托自有工人剧场开展创编“工演工,工说工”活动,让一线工人成为剧目的主角、讲述工会的故事,并依托此次演出尝试“阵地建设—内容生产—资产增值”的良性循环模式,以“公益+市场”的双轮驱动推动“服务+创新”的融合发展。
“剧目演出过程中,剧场空间将被充分激活,常态化的演出会使观众黏性增强,工人文化宫随之从物理空间逐渐升华为情感联结的精神地标,实现硬件设施向软件文化生产力的转化。”据南京市工人文化宫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效益得以释放的同时,剧场使用率因演出而得以提升,经济效益也有显著提升,为后续高质量文艺创作提供了更好条件,从而形成了“以剧养场、以场促剧”的良性互动。“当然,工运历史题材的现代表达还会为文化宫积累剧目版权、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与剧场硬件增值相互促进,将持续推动工人文化宫从单一演出场所向复合型文化综合体转变,从而为新时代职工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