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会驿站“零距离”服务矩阵再升级
江苏工人报讯 当东边的天空出现一丝鱼肚白时,环卫工人已经在玉泉公园工会驿站里吃上了免费的爱心早餐;当寒冬酷暑拉响温度警报时,工会驿站又成为户外劳动者们休憩的港湾;当传统佳节来临时,工会驿站纷纷开展腊八节送粥、春节送福、闹元宵等活动……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一个个工会驿站正以“抬眼可见、抬脚可进、抬手可得”的“零距离”服务矩阵,为全市户外劳动者构筑起“15分钟幸福补给圈”,让他们在辛勤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锚定“15分钟便民服务圈”,“小驿站”矩阵抬眼可见暖心港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上午10点,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职教园工会驿站里热闹起来,外卖小哥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歇。
职教园驿站的前身是一间闲置商铺,现在成了外卖小哥的“共享客厅”。说起这个工会驿站,外卖小哥们赞叹不已,“我们当初只是随口一说,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休息场所就建成了,不仅地方宽敞明亮,而且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工会真是我们贴心的‘娘家人’!”
据钱桥街道总工会主席章芬芳介绍,职教园内有多个学校,周边商铺林立,有许多外卖小哥在附近谋生。原先他们都在沿街商铺里休息,虽然商家对他们都很热情,但他们总感觉不自在,缺少“家”的感觉。为此,属地工会通过实地调研、多方协调,选择了一个总面积3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建成了能满足户外劳动者休息、饮水、热饭、充电、急救等多种需求的工会驿站。去年,驿站升级成智能化工会驿站,增设了自助式电子门禁系统、自动亮灯、24小时监控、一键报警、一键摁铃对讲等功能。
近年来,无锡市总工会创新“三毗邻”选址原则——毗邻商圈、毗邻交通枢纽、毗邻劳务集散地,构建起覆盖全市的驿站矩阵,建设了一批“抬眼可见”的工会驿站,实现了从“无处落脚”到“15分钟幸福圈”的“空间革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17家工会驿站获评“全国最美”称号、93家工会驿站获评“全省最美”称号。去年无锡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在推进工会驿站双15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
智能无界服务“零门槛”,“小驿站”入口刷脸即进有温度
“识别成功,请进。”在锡山区锡北镇张泾社区工会驿站前,环卫工人张阿姨通过人脸识别顺利进入该智能化工会驿站,她说:“别看我不会用智能手机,但用起智能化工会驿站一点都不费劲。”
近年来,无锡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按照“服务化、体系化、数字化”的思路,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高效集成服务功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推动工会驿站布局持续优化。
“我们保留刷身份证、人脸识别等传统科技入口,但后台却是全市联网的智能平台。”无锡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原来他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一些环卫工人用的还是功能机,也不会用工会会员码。全市各级工会在工会驿站智能化推进中达成共识,在扫码进入之外留下通道,让所有不会用网的户外劳动者也能用上智能化驿站,不能用科技锁把他们拦在时代的门外。
去年,为顺应全国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建设需求,全市新建和提升改造了83家智能化工会驿站,因地制宜地配备了人脸识别、刷身份证、后台呼叫、人工服务等多种功能,让智能化工会驿站变成“抬脚能进”的“娘家”。同时,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加强示范引领、实施联网联动等方式,促进服务平台运行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办事制度化。
需求导向服务“零距离”,“小驿站”功能抬手可得解烦忧
“快快快,这一单要超时了!”早上7点,宜兴市人民南路24小时智慧工会驿站换电柜前,外卖员手脚麻利,不到两分钟就完成换电又上路了。
“兄弟们,刹一脚这儿免费提供腊八粥了!”腊月初八早上,江阴印象汇附近的外卖小哥闻讯赶来,在寒冬的早晨喝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这个驿站还为我们设置了就业直播间,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活动,真是全方位为外卖小哥提供服务。”“在工会驿站,我们能扫码预约心理医生、法律咨询,还有许多免费的课程,挺好。”“夏天,工会驿站里有免费的矿泉水、凉茶、冰镇西瓜以及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为我们提供了舒心、暖心、放心的休息环境。”
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生日派对、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了解驿站、走进驿站、爱上驿站。去年,全市801家工会驿站组织活动500多场,吸引2万多人次参与。
户外劳动者们需要什么,工会驿站就提供什么,让驿站从“功能站点”变为“情感地标”,这是无锡市各级工会建设工会驿站、为新业态群体服务的初衷和目标,“要让每个为城市奔跑的人,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
据了解,无锡市各工会驿站将继续完善驿站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把职工课堂、心理服务、法律服务、子女寒暑假托管服务等户外劳动者所需要的服务下沉到工会驿站,送到职工身边,使其真正成为户外劳动者能量补充中转站、政策理论宣传站、技能提升加油站、帮扶职工前哨站、传递爱心接力站。这座城市的温情,正在一个个“小驿站”里持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