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工会要闻

“三见三谈”架起苏州工会与职工的“连心桥”——一本《工情周记》解决职工九成需求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次数:


江苏工人报讯  “没想到建议提出10天就落地见效,‘苏州工会速度’让产业工人更有奔头!”近日,《苏州市劳模工匠学历提升学费全额报销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出台,这项惠及全市近2000名劳模工匠的全省首创政策,让苏州市工会十七大代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李永倍感振奋。作为政策建议的直接提出者,他在苏州市总工会“三见三谈”昆山调研座谈会上反映的诉求,实现了超预期落实。

2024年10月,苏州市总工会创新实施“三见三谈”工作机制,以“见一线职工谈思想教育、见基层实际谈工作创新、见问题难题谈具体指导”为主要内容,通过“职工群众天天见、工会干部周周谈”常态化机制,建立《工情周记》动态台账,实现职工需求即时响应、高效落实、全程追踪。截至目前,累计收录周记15.1万篇,精准对接职工需求1950项,解决率达90%,推动“现场办公解难题”向“制度创新优服务”深度转变。

即谈即应,全省首创劳模工匠学历提升全额报销

“许多劳模工匠技术过硬,但学历成为职业晋升的隐形门槛。希望工会制定学历提升经费保障机制,让技能人才轻装上阵再出发。”就在两周前,在苏州市总工会“三见三谈”昆山调研座谈会上,李永向苏州市总工会主席陈嵘建言。从中专起步,历经自考、成考取得本科学历的他,深知学历提升对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更目睹身边劳模工匠因工学矛盾和经济负担错失深造机会的遗憾。

作为苏州市工会十七大代表,李永通过一线调研了解到,不少技术能手、劳模工匠是大专、中专学历,对学历提升的渴望十分强烈。因此,他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劳模工匠学历提升学费全额报销的建议。

令他惊喜的是,这项建议通过“三见三谈”工作机制迅速启动响应程序——市总组建专项调研组,立即开展全市劳模工匠学历结构摸底,同时联动多方征询,一周形成政策初稿,最终以10个工作日的“苏州工会速度”,出台了这项举措。“最近几位熟悉的劳模工匠朋友已经在讨论选什么专业了!”李永说,“娘家人”帮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相信会有更多劳模工匠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

立行立办,助企服务清单“链”起产业发展新动能

4月28日,苏州市“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1030”产业服务沙龙在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随着来自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灵巧手“莫扎特”结束倒计时,苏州市百项劳模工匠助企服务清单正式发布,引起了现场企业嘉宾的重点关注。

这场活动的举办,是苏州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三见三谈”工作机制的一次服务延伸。

去年11月,苏州市“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新兴数字产业集群专场服务沙龙成功举办,现场发布了苏州市新兴数字产业劳模工匠助企技术服务队首批服务清单,涵盖数据库调优上云、“人工智能+”展厅科普研学、助企寻链出海、企业转型升级经验共享等12项服务项目,创新力度大、科技实力强、覆盖范围广。

“服务清单发布后,不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表达了他们对服务清单的关注、认可和对接意向。”苏州市总工会劳经部部长杨晓文介绍,在今年“三见三谈”工作调研中,劳模工匠所在企业纷纷表示有发布服务清单的意愿,希望有机会参与工会搭建的服务交流平台,拓宽产业“朋友圈”。于是,“举办助企服务沙龙”写在了她的《工情周记》笔记本上,也写在了她的心里。

“这不仅是一份助企服务清单,更是一份产业合作指南。”当天,随着苏州市百项劳模工匠助企服务清单的发布,现场氛围达到高潮。

清单上项目多元,涵盖机器人、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新兴数字、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高端纺织、轻工业等“1030”产业,以及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领域,创新火花迸发。交流互动环节,嘉宾们递名片、加微信、留电话,畅聊创新成果能效,共寻产业合作新机遇。一个个产业合作项目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破土而生、开花结果。

随拍随改,找问题优服务携手升级“暖心港湾”

“随手拍下的一个画面、提交的几句简短建议,没想到一周不到就看到了变化,心里暖暖的。”近日,当王婧月再次走进位于苏州高新区科技城锦峰路的工会驿站时,惊喜地发现,饮水机旁整齐摆放着一摞一次性纸杯。

工会驿站是广大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为进一步拓宽“三见三谈”工作服务阵地、倾听职工心声,4月19日,苏州市总工会面向全市职工群众开展“随手拍·驿站提升”行动,“工会驿站随手拍”小程序同步上线,通过找问题、拍照片、写建议进行反馈,共同优化升级驿站服务。

王婧月在驿站周边工作,有时路过想进来喝口水,却发现没有杯子,只得遗憾而归。“不管是玻璃杯、塑料杯都需要清洗,一次性纸杯可以即饮即弃,在卫生和便利性方面都更好一点。”于是,她通过“工会驿站随手拍”小程序,一键提交了“希望增加一次性纸杯”的建议,得到了迅速响应和改进。

当前,全市1220个工会驿站每年服务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14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升级、建设了136个智能化驿站。在工会驿站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如何让各具特色的驿站更好地发挥服务职工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倾听职工的声音。

“小程序上线不到两周,已经收集到近百条职工建议,关联驿站涵盖全市各板块。我们及时对建议进行整理分类,并第一时间反馈给驿站所属工会,迅速改进落实。”苏州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副部长彭建国介绍,工会通过收集、分类、交办、反馈全流程,实现高效闭环管理。他呼吁广大劳动者走进身边的工会驿站,积极通过小程序进行反馈,传递出最真实的体验感受,每一条优秀建议都是下一步改进提升的方向,把“10分钟工会服务圈”打造得更加精彩。

“看材料千遍,不如见职工一面。”苏州市总工会主席陈嵘表示,“三见三谈”工作机制确保职工需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成效有跟踪”,架起了一座座凝聚职工、服务职工的“连心桥”。接下来,苏州市总工会将继续以《工情周记》为纽带,深入基层一线,倾听职工心声,把每一份诉求都转化为提升职工幸福感的实际行动,真正将工会干部的“足迹圈”转化为职工群众的“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