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常熟市总工会以“安康驿站”被纳入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对标驿站建设标准和职工所需所求,坚持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力打造党政满意、职工满意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努力营造“关爱职工、关注安康,尊重劳动、体面劳动”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完成新建站点7家,升级功能40家,投入资金120余万元。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召开“安康驿站”建设专题推进会,统一思想认识,细化分解任务,将“安康驿站”建设纳入年度工会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向推进,反向倒逼”机制。成立“安康驿站”建设工作专班,下拨专项建设资金,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康•爱心驿站”建设的通知》,明确驿站建设质量标准,规范日常使用运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由分管领导带队到各板块进行检查指导,跟踪问效,及时了解掌握“安康驿站”建设推进情况,并在市总每周工作例会,板块工会半年度工作会议上分析汇报有关情况。
二是科学合理选址。“安康驿站”是常熟工会情系职工,至臻服务的响亮品牌,为职工而建,因服务而生。在站点位置的选择上,坚持以职工需求作为建设基本原则,以提高使用率作为基本要求,为避免和已建成的站点位置重叠,联合有关单位统筹规划站点布局,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优先选择人流密集、户外劳动者较多的场所。今年,在现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取了琴湖溪里、里颜港、东门大街等7个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点位新建“安康驿站”,驿站投入使用后,受到了户外劳动者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好评。
三是拓展服务功能。坚持以多样化服务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做实“接地气”的“里子”,不搞“盆景式”的“面子”。在硬件建设上,按照“十有标准”完善功能设施,做到有桌椅、有空调、有冰箱、有微波炉、有饮水机、有充电设备(充电器)、有雨伞、有药箱、有书报、有血压计。有条件的站点,增加电瓶车充电箱(充电桩)。在功能拓展上,打破“安康驿站”作为传统意义上职工临时休息场所的局限,让站点运行有效融入日常工作生活,提供更多受职工欢迎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成户外劳动者“微”型职工之家。例如琴湖溪里站点,开通了红色引航、畅想阅读、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功能,并由工会牵头,每月引入社区服务活动,让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户外劳动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娘家”的温暖。
四是深化协同联动。“安康驿站”难在阵地建设,重在宣传管理。市总工会坚持在横向互动,上下联通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和整合各单位阵地资源,努力形成“工会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创建格局。在阵地建设上,加强同税务、城管、交通、住建等政府部门和各板块的沟通对接,充分利用各单位闲置房产以及废弃的集装箱作为“安康驿站”的建设资源。在管理使用上,按照“因地制宜,方便带管”的原则,一方面让就近社区、银行等政府及社会组织代为管理;另一方面,邀请第三方机构或将站点交由奶茶店等餐饮服务商入驻,既利于日常维护又方便吸引人气。在宣传引导上,除常规宣传外,利用“常熟工会”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安康驿站”进入“百度地图”,方便户外劳动者查找驿站点位,提升社会知晓率。在资源共享上,积极和市委组织部对接,让工会的“安康驿站”和组织部的“蜂享吧”携手共建,强强合作,做到一站一吧,合二为一,最大限度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