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各级工会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为宗旨,不断加强职工服务平台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分布式就近提供贴心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全市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39亿元,建成高水准职工服务中心91家,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建成工会驿站801家,其中智能化驿站83家,全国、省最美驿站分别17家、84家,实现工会服务阵地在75个镇街、1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
一、务实管用,高标准建设
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全市各级工会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宜兴市委召开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惠山区委办、政府办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工会活动阵地建设的意见》,将工会阵地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各级工会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二是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全市各级服务平台按照一站式、窗口式服务的要求,设有服务大厅、工作窗口及相关功能室(区)。江阴高新区等职工服务平台建在企业集中区,就近服务职工。宜兴市徐舍镇等职工服务平台与司法、文化、人社等部门服务场所合建,同时充分体现工会元素。各地平台因地制宜,联合共建,活动共谋,资源共享。三是创新方式,体现特色。各级职工服务平台根据职工需求开展特色服务。江阴市明确持有江阴工会服务卡的工会会员在职工服务平台享受打折优惠。滨湖区蠡湖街道建立以街道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为“总部”、3幢楼宇服务站为“网点”的“1+3”连锁式服务模式。大部分平台落实弹性、错时工作制,满足职工需求。
二、常态高效,规范化运行
一是健全制度规范。在全省率先出台《无锡市职工服务中心运行管理评价规范》,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职工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推进全市职工服务平台运行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办事制度化。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开展“无锡市十大魅力职工服务中心”“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十大优质服务项目”等优质服务典型选树推广活动,定期组织职工服务中心联席交流、互学互鉴。开展职工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示范点、党群共建共享示范点培育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平台与党组织、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阵地共融、活动联办、品牌共创。三是实施联网联动。制定《全市职工服务中心联网联动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工会驿站智能化改造,推动实现工会服务平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经验互鉴。举办环太湖城市职工服务中心交流活动,组织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及常态化运行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推动各级职工服务中心更优运行。
三、普惠便捷,高质量服务
一是优化服务内容。依托各级职工服务平台实施“职工众创行动”“创响无锡”创业大赛,开展“工会帮你来就业”系列大型专场招聘,开通“4050”就业专列,积极做好不同类型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帮扶行动。加强与市有关部门联动协作,推出集职工法律援助与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地图,帮助职工快速便捷维权。发挥职工服务平台内爱心母婴休息室、心理咨询室、职工书屋、技能培训室等场所功能,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二是升级服务方式。打造工会服务线上平台,减少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开发法人登记工作线上审批系统,实现法人登记“最多跑一次”。开发职工互助保障管理系统,与市医保系统信息共享,实现线上适时理赔、审核、统计、管理等功能。与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享实时用工信息。江阴市总工会依托政务云,融合会员实名制管理与“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宜兴市总工会开发“三网一微一卡”网上工会服务系统,全面优化服务平台服务职工举措。三是落实普惠服务。各级职工服务平台发放工会会员服务卡,深入推进工会普惠服务。推进职工互助保障项目,提高职工会员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抗风险能力,有60余万名职工参保。新吴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通过“工馆联动”“工院联动”“工社联动”,为职工群众提供图书借阅、健康医疗、心理咨询、劳动争议调解、文化体育等服务工作。